中文课堂转线上催生教学新模式
英国是欧洲中文教育开展较早、基础较好、规模较大的国家之一。近年来,英国政府将中文列为中小学外语选修课程,纳入素有“英国高考”之称的A-level考试,还于2016年启动“中文培优项目”,计划到2020年培养5000名流利使用中文的中学生——类似支持中文教育的力度,在欧洲范围内还是很罕见的。
同时,英国也是中国投放中文教育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双方已通过平等合作方式,在英国设立了30所孔子学院、16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中方每年向英国派出中文教师和志愿者500多人。
新京报:当时敲了多久?
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长远规划和积极应对,重点是积极推进线上教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同时持续推进中文教师、教材、教学的本土化,促进英国中文教育内生发展——这可能也是整个国际中文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至于大学、私立中小学、社会培训机构的线下中文项目,也都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不得不尝试着转至线上。此外,诸如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年会之类的学术研讨活动,以及一些常规性的线下中文师资培训项目均被延期或取消。
李丽娜:她当时呼吸急促,咳嗽、高烧,人已经不能走路了。病情就像水淹一样,你(眼睁睁)看着她在那里慢慢地不行,想想看,如果看着自己的亲人慢慢被水淹死,是多么的难受。
李丽娜:第二天我手机就被打爆了,海内外的记者、志愿者、老中医,还有一些爱心人士,不停打,我的手机都被打到要关机了,那天晚上母亲被送往汉阳医院治疗。这种感觉就像有人给我扔了一个救生圈,终于不用垂死挣扎了。
在中英双方共同努力下,英国中文教育成效显著,目前共有39所大学设立中文专业,60多所大学开设中文学分课程,1000多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学习中文的大中小学生超过20万人。从2018年开始,选考A-level中文考试的高中生连年攀升,目前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德语的选考人数。这表明,中文在英国大学入学考试中,已成为继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之后的第四大甚至是第三大热门外语。
遗憾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英国的中文教育也受到冲击。基于防疫需要,英国政府暂时关闭了所有学校,教学活动均改为线上授课、辅导和考试。比如,政府公布了“免费在线课堂”计划,还面向公立中小学出资设立了“橡树全英学院”项目,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师录制每周180堂课的教学视频。不过,这些免费课程主要涵盖英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以及列为必修课或学分课的法语、西班牙语等外语课程,由于中文在很多公立中小学是选修课或兴趣班,且选学学生不够多,所以未能列入“橡树全英学院”项目课程。
新京报:你自己什么时候入院治疗的?
促进中文教育内生发展
李丽娜:当时我也被感染了,已经发烧一整晚,但如果我倒下了,谁去救她?谁来救我们?不能再有家人来了,来一个传染一个。
崔天凯说,中美关系确实很复杂。对于美国一些人士损害中国国家利益、损害中国民族尊严的言行,中方坚决反对,也会坚决斗争。但同时中方发展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的决心是坚定的,态度是真诚的。(完)
这也是尤文图斯队内第二名感染新冠病毒的球员,此前意大利中卫鲁加尼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本赛季马图伊迪为尤文图斯出场31次,是球队的主力成员。
因此,线上教学自然而然就成为英国中文教育的“主教室”,特别是孔子学院的线上教学更是亮点纷呈。疫情暴发之初,孔子学院总部就及时指导各国孔子学院和中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并加大了慕课、微课等网络资源供给,全球最大的网络中文教育平台“中文联盟”还紧急推出了一系列示范课、精品课。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也于近日在线上举办了网络汉语教学研讨会,总结和分享了疫情以来的线上中文教学经验。因为有充足的资源保证和技术指导,很多教师纷纷使用Zoom软件为学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在线授课,使用Moodle、Microsoft Team、Blackboard Collaborate等系统与学生共享资源并进行互动,使用Facebook、WhatsApp等社交软件为学生答疑,还尽可能地将口语和听力测评放到线上进行。所以,孔子学院自身的中文项目基本能够维持线上运行,还尽可能地帮助了一些大学、中小学的线上中文项目。令人惊喜的是,苏格兰政府的E-sgoil网络学校,原本计划今年6月启动苏格兰首家网络孔子课堂,后因疫情影响取消启动仪式后,干脆将非母语学生的初级中文等课程直接提前到5月线上进行,可谓逆势而上、振奋人心。
新京报:“敲锣”前是怎样的状态?
长远来看,疫情会对英国经济、财政以及家庭收入产生严重影响,未来政府及家庭和个人是否会缩减对中文教育的投入尚需要进一步观察。
一“锣”救两命 用烂都不会丢
新京报:这次事件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新京报:为何无法住院?
“有妈在,我还是个孩子”
新京报:敲锣带来了什么变化?
李丽娜:她入院之后知道了,非常激动,不愿配合治疗。她觉得是她害了我。后来经过医院治疗,她已于3月中旬出院,目前状况良好。
崔天凯鼓励在美中国留学生,在疫情期间首先保护好自己,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态,争取很好地完成学业,“将来回国,相信你们一样能够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赵巧英:每天高烧、喘气、不能说话。后来有些严重,不能吃饭,下不了床,我女儿给我买了轮椅。不能说话时,就用我外孙女玩的一个铃铛交流。我把铃铛摇一下,要是肚子饿了,就指肚子,喝水吃饭就指嘴巴,上厕所就用手往外面指。
李丽娜:我第一次意识到,有妈在,我还是个孩子。我成长于单亲家庭,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是一个很勤劳的女人,虽然她读书不多,脾气也不算好,但她对我付出了很多,倾尽所有供我读书、结婚、生宝宝,她一直在支持我。
新京报:那时你的身体状况如何?
今年2月1日,李丽娜带母亲赵巧英就医,其母被列为疑似病例,李丽娜陪母亲在家隔离治疗期间,母亲病情加重但无法入院。多番求助无果后,2月8日,李丽娜无奈在阳台“敲锣”求助,该视频被曝光的次日,其母住进汉阳医院。几日后,李丽娜被确诊感染,住进方舱医院。3月,母女二人均治愈出院,继续隔离观察。4月10日,李丽娜解除隔离,她从母亲家开车回家,与两个多月未见的丈夫和女儿团聚。回家途中她特地买了礼物,去感谢曾经帮助她送菜的超市。她希望在疫情结束的那一天,能和帮助过她的那些人见一面,说一声感谢。
(作者系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师)
新京报:母亲知道你在外面这样求救吗?
李丽娜:2月14日,我也确诊了,住进了国博方舱医院。
对于把新冠病毒称之为“中国病毒”的言论,崔天凯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病毒的命名是有原则的,就是不允许把病毒与任何国家、民族、特殊群体或个人直接挂钩,以防止污名化。“我相信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国际权威的公共卫生机构,它的原则是正确的,大家都应该遵守。”
“需要有人注意到我发出的声音”
崔天凯表示,驻美使领馆将坚定不移地与中国留学生风雨同舟。“不管今后疫情发生什么变化,不管形势发生什么变化。我们一定会坚守岗位,跟大家共克时艰,一起克服困难,一起迎接最后的胜利。”
李丽娜:她知道,也非常伤心,我听到她在家中哭。
总之,此次疫情尽管给英国中文教育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整体看绝大多数中文项目通过转战网络延续下来,特别是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实践为今后英国中文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催生了新的中文教学模式、教学形态。
回忆起两个多月前的“敲锣”举动,李丽娜对新京报记者形容说,就像看到至亲“溺水”束手无策时,为了救命想出的办法。所幸在敲锣后,母亲和自己陆续入院救治,“就像有人扔了个救生圈,终于不用垂死挣扎了”。
新京报:母亲知道你被感染的事吗?
“就像有人给我扔了一个救生圈”
李丽娜:我觉得不能用短短两分钟的敲锣视频,就给我贴上标签,比如特别惨、特别孝顺之类。我们前期确实很辛苦,但后来遇到很多帮助我们的人,我妈妈现在的痊愈,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新京报:疫情结束之后想做点什么?
溺水挣扎时有人扔来了救生圈
当然,线上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视频教学或慕课、微课课程,对一些活泼好动、耐心不足的中小学生来说效果不佳。再比如,中文教学是一个在场性、对话性、实操性很强的课程,线上教学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员互动和语言操练。还有,由于英国的国际学生很多,疫情期间很多国际学生分别回到自己的国家,因此教师不得不根据学生的时间灵活安排授课,甚至一天重复安排多个同一课程的线上授课。
李丽娜:首先需要有人注意到我,注意到我发出的信号。其实我敲的并不是什么锣,我敲的就是一个盆和一个勺。我只是希望自己发出的声音能被听得到。后来有很多人说家里要备一套锣鼓,其实只要你想发出声,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发出声音的。
李丽娜:当时她的核酸结果是单阳,医生说这种情况代表介于是和不是之间,不能确诊,不能确诊就不能及时入院。
新京报:母亲当时情况怎么样?
新京报:这次对母亲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李丽娜:大概就三五分钟吧,因为中途母亲还有一些状况需要我去处理,也没有哭很久,并没有像网上说的,我天天在这里哭,也没有每天敲。
图为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李丽娜:我希望能够去亲自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一路走来,有太多人在帮助我。我希望在疫情结束的那一天,一起能见个面,亲自对他们说一声感谢。
3月,“敲锣”母女二人均治愈出院,继续隔离观察。赵巧英说,女儿当时敲的是家里的洗菜盆,救了自己和女儿两条命。这盆现在还在用,就算用烂了、用破了都不会丢。
新京报:我们注意到,敲锣时你在大哭。
新京报:后来为什么选择了敲锣?
新京报:有没有尝试过别的求救方式?
李丽娜:打电话、找熟人,在微博上求助,然后发各种求助的链接,但没有特别有用。
疫情期间,武汉女子李丽娜在阳台“敲锣”救母事件引发关注。
线上教学成为“主教室”
崔天凯当天与分处华盛顿、纽约、旧金山和芝加哥的中国留学生代表视频连线,回答了关于疫情期间是否选择回国,如何保证人身安全,如何与驻美使领馆保持联系等留学生关心的问题。
4月11日,赵巧英站在女儿曾“敲锣”的地方。新京报记者 吴琪 摄
李丽娜在阳台“敲锣”救母。视频截图
李丽娜:其实哭是一种倾诉,一种释放的渠道。我那天哭了之后,感觉一下子人轻松很多,觉得整个人心态又调整好了。其实当你真正求生的时候,面子已经不重要,生命其实才是最重要的。